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流長,關于傳說,一是說,1905年前后,六安茶行一評茶師,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,剔除梗樸,作為新產品應市,獲得成功。信息不脛而走,金寨麻埠的茶行,聞風而動,雇用茶工,如法采制,并起名“峰翅”(意為蜂翅)。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,在齊頭山的后沖,把采回的鮮葉剔除梗芽,并將嫩葉、老葉分開炒制,結果成茶的色、香、味、形均使“峰翅”相形見絀。于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,紛紛仿制。 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子,逐稱“瓜子片”。以后即叫成了“瓜片”。
二是說,麻埠附近的祝家樓財主,與袁世凱是親戚。祝家常以土產孝敬。袁飲茶成癖,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。但其時當地所產的大茶、菊花茶、毛尖等,均不能使袁滿意。1905年前后,祝家為取悅于袁,不惜工本,在后沖雇用當地有經驗的茶工,專揀春茶的第1一2片嫩葉,用小帚精心炒制,炭火烘焙,所制新茶形質懼麗,獲得袁的贊賞。當地茶行也懸高價收買,以促茶農仿制。新茶登市后,蜚聲遐邇,連峰翅亦遜色多矣。峰翅品質雖優于大茶,但其采制技術均與大茶相同。而瓜片卻脫穎而出,色、香、昧、形別具一格,放日益博得飲品者的喜嗜,逐漸發展為全國名茶。
三是齊頭山是大別山的余脈,海拔804米,位于大別山區的西北邊緣,與江淮丘陵相連,幾十里外就能看到她巍然兀立,如天然畫屏.全山為花崗巖構成,林木蔥翠,怪石崢嶸,溪流飛瀑,煙霧籠罩.山南坡上有一石洞,處于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之上,因有大量蝙蝠棲居,故稱為蝙蝠洞.傳說洞口曾有"神茶',有一年春天,一群婦女結伴上齊頭山采茶,其中一人在蝙蝠洞附近發現一株大茶樹,枝葉茂密,新葉肥壯.她動手就采,神奇的是茶芽邊采邊發,越采越多,直到天黑還是新芽滿樹.次日她又攀藤而至,但茶樹已然不見,于是"神茶"的美談就傳開了.
最后有一個古老的故事,相傳在金寨麻埠鎮有個農民叫胡林,為雇主到齊云山一帶采制茶葉。茶季結束時,他來到一處懸崖石壁前,那里古木縱橫,人跡罕至,忽然他在石壁間發現了幾株奇異的茶樹,枝繁葉茂,蒼翠欲滴,芽葉上密布一層白色茸毛,銀光閃閃。胡林精于制茶之道 ,對于辨別茶樹品種優劣極為內行,知道眼前的茶樹是極為難得的名貴品種。于是,隨即采下鮮葉,精心炒制成茶,帶在身上,下山回家。他趕路心急,便走進路旁的一家茶館歇腳,將自己隨身所帶的山茶拿出來沖泡,開水一注入,只見茶杯中浮起一層白沫,恰似朵朵祥云飄動,又像金色蓮花盛開。異香滿屋,經久不散,舉座皆驚,異口同聲贊曰:“好茶!好香的茶!”后來,胡林又回到山中,去尋找他在懸崖石壁間所發現的那幾株茶樹,可是峰回路轉,再也無處尋覓了。當地人認為這是“神茶”,不可復得。這個故事流傳若干年后,有人在齊云山蝙蝠洞發現了幾株茶樹,相傳是蝙蝠銜子所生。這幾株茶樹和胡林當時所描述的茶樹一模一樣,大家就自然而然地稱其為“神茶”。據說,六安瓜片就是神茶繁衍而來的。